某企業被稅務局檢查,原因是稅務局發現了企業存在巨額的勞務費支出。
在檢查的過程中,企業提供了相關的合同、發票和轉賬記錄這些證據和憑證。但是當稅務局的人問起勞務費用項目的具體情況時,企業的財務人員和人事等,都給不出恰當解釋。
基于此,稅務稽查人員直接來到了開票的人力資源公司進行外調取證,發現:該人力資源公司除了為A企業提供真實的勞務外,還將A企業匯來的部分款項直接匯給了5個私人銀行賬戶。經過比對稅務系統中A公司的個稅申報表,發現這5人均是A公司的在職員工。在這些證據支撐下,稅務機關認定:A企業只是形式上利用勞務公司開票,但是實質上是借此給在職員工發獎金和補助,屬于偷稅行為。于是做出處罰:補扣繳個稅1600多萬元,罰款800多萬元,連補帶罰合計超過2400萬。
在這里提醒大家:
任何形式的納稅籌劃,前提條件是具備合法性,關鍵條件是具備合理性。上述案例中A公司的操作,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。A公司被查被罰的教訓,值得引起所有企業老板和會計的重視。
公司的稅務問題必須進行事先籌劃和安排。成功的納稅籌劃,既要適應企業實際情況,又要滿足合法性、合理性等要求,避免相關法律風險,在這個基礎上,再談最大程度地實現降低稅負的經濟利益。
那有沒有較好的籌劃方法呢?在當下強監管之下,哪些籌劃方法可以用呢?以下四點或可給大家思路上提供一些參考(僅討論學習,不作為實務操作依據):
1、組織結構籌劃
不同的組織架構,適用不同的稅收政策。組織架構影響著企業邊界以及企業內部組織關系,進而對稅收產生影響。
如分設、合并、新辦企業等,舉類來說,設立分公司與子公司,個體戶,個獨企業,一人有限公司等。
2、利用稅收優惠減輕稅收負擔
對于一般企業而言,其實如果能夠恰到好處地利用好各項稅收優惠政策,就能減輕不少的稅收負擔。
在實務中,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稅收負擔也是最重要的納稅技巧。納稅籌劃本身也是建立在各項稅收優惠的基礎之上的,根據稅收優惠的內容,做對應的、合理合法的調整:
比如通過拆分業務機構,恰當把握小微企業臨界點,比如利用殘疾人工資100%加計扣除,諸如此類都能達到較好的效果。
3、妥善合規利用好稅收洼地政策
一般在經濟特區、經濟技術開發區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、產業園區等設立的生產、經營、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,都可以享受較大幅度的稅收優惠。
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,可以有目的的選擇以上特定區域,從而享受更多的優惠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這方面已經收緊,企業需要注意合規風險。
4、變換適應稅目降稅率
這個需要較大的業務調整,很多企業或無法實現,但是可以作為一個思路學習了解。
原理上來講是不同的稅目對應的稅率是不同的,因此同一經濟行為在適當改變形式后,將適用的稅目從高稅率稅目變為低稅率稅目。
比如將車輛租賃業務(有形動產租賃)轉變為交通運輸服務,將租車業務模式轉變為租賃車輛外加提供司機服務的業務模式,將增值稅稅率由13%降低至9%。
翌朗集團注力打造值得依賴與信任的財務、稅務、法務一體化服務企業,服務內容主要有公司注冊、財稅服務、資質辦理、商標注冊,節稅籌劃、法律服務等。